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表示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即将驶入快车道。
《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体现在五个方面: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
其次,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体现在三个方面: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第三,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强化能源储运体系。
第四,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防灾减灾体系。
《规划纲要》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特点,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水利四个方面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其中,港口、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等交通体系的建设都早已在推进之中。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在“量”上已经位于全球湾区之首。
去年,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使得大湾区内人员、物资流动更为便捷。今年,包括广州、东莞、惠州等在内的6个城市将在交通上继续加大投入,力促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
广东省肇庆市市长范中杰在2018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接受采访时表示, 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从基础建设来说,要形成一个万物互联的基础,打通各种信息之间的这种孤岛,让信息资源能够真正共享共用。
在很多区域规划中都体现着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比如雄安新区也把智慧城市、生态工程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基建还能拉动投资,抵抗经济下行的压力。
《规划纲要》指出明确规划了智慧城市群的工作内容,在基础设施方面包括: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在惠民服务上,《规划纲要》指出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增强通信企业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实现通信资费合理下降,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转载请注明出处。GIS帝国网站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