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面面俱到的阿波罗计划,或让自动驾驶行业迎来洗牌

字号+ 作者:gisempire 来源:未知 2017-05-04 11:03 我要评论( )

在上海车展上,陆奇宣布百度正式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启动名为“Apollo”(阿波罗)的自动驾驶开放计划,面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快速搭建自动驾驶系统。

  2007年,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HA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2008年第一部安卓智能手机问世,现如今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超过87.5%,并且进到了智能电视等五花八门的智能设备。

自动驾驶

 

  10年后的今天,在上海车展上,陆奇宣布百度正式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启动名为“Apollo”(阿波罗)的自动驾驶开放计划,面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快速搭建自动驾驶系统。

  在科技行业,开放平台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不过在自动驾驶领域走软件开放路线的,百度还是第一家,此举意图明显,那就是百度希望Apollo能够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Android,推动《速度与激情》8中的无人车画面成为现实。

  这对于百度自动驾驶业务而言,是一个全新思路;对于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而言,则是一个有开创性却有难度的探索,如同阿波罗登月计划一般。

  无人车何去何从?这是陆奇的答案

  作为百度人工智能战略的一个分支,百度大规模投入无人车技术时间在行业较早,并且进展神速。

  2015年百度启动无人车规模研发,当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全自动驾驶测试;2016年9月,百度无人驾驶汽车获得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2016年11月,百度在乌镇开展普通开放道路的无人车试运营,我也受邀到现场体验了百度无人车,成为第26名乘客,彼时我的结论是,百度无人车走入我们的生活或已为时不远,百度也是全球首家提供自动驾驶“公测”的玩家。

  尽管百度比谷歌稍晚入局自动驾驶市场,但在时间表上却比谷歌更加激进,去年底更是明确要在2018年商用,2020年量产的目标,比所有自动驾驶巨头的目标都更为激进,包括谷歌。然而好事多磨,2017年百度无人车迎来了一些人员上的变动。

  此后,被李彦宏委以重任的空降高管陆奇亲自挂帅百度无人车事业部,并且对L3、L4两大事业部进行了资源整合——前者是类似于特斯拉AutoPilot的辅助驾驶,后者则旨在实现在特定道路上的全自动驾驶。

  现在Apollo计划的推出可被视作是陆奇执掌自动驾驶业务之后给出的答案:无人车会继续做下去,但百度不会将自己变为一个汽车公司,而是扮演好底层技术支持者的角色,如同谷歌之于手机行业。

  百度无人车与谷歌走上不同的道路

  汽车逐步走向自动驾驶已是大势所趋,无人车市场也越来越拥挤。在加州公路管理局所允许的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者名单中,就有谷歌、百度、特斯拉、Uber、宝马、本田、福特、尼桑,最近又增加了苹果。

  除了上述科技和汽车领域的超级玩家之外,还有其他来自于不同环节的玩家,比如芯片公司、云计算平台、传感器公司、硬件方案公司、机器视觉公司等等。

  在自动驾驶这件事情上,中国与美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不只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在自动驾驶上布局,还有驭势科技、蔚来汽车等整车创业公司和长安、一汽、上汽、北汽、广汽等老牌车厂。还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瞄准这个新的风口入局创业,不乏有来自于百度的前核心人员王劲、余凯等人。

  在所有这些玩家中当前进展最大的非谷歌和百度莫属。它们分别是美中最早布局全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与特斯拉等玩家的辅助自动驾驶思路不同,它们均追求L4-5级的全自动驾驶,并且已累积大量的路测里程。加州今年2月所公布的2016年全年无人驾驶车测试报告显示,谷歌无人车项目 Waymo 的路测成绩最好。

  百度无人车已经接受公测,技术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美国财经网站The Motley Fool撰文指出,由于政策环境有利,在无人车上,百度比谷歌略胜一筹。

  不过,今天百度抛出阿波罗计划意味着,它将走上与谷歌全然不同的道路。谷歌的思路是造车,它已开发出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原型车,尽管发布了Waymo系统却并未开放,只是面向克莱斯勒这样的合作伙伴进行了点对点合作。

  百度的思路是进车,用陆奇的话说是:“百度将把自己所拥有的最强、最成熟、最安全的自动驾驶技术开放给业界,旨在建立一个以合作为中心的生态体系,发挥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合作伙伴赋能,共同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不排除谷歌Waymo未来会走向开放,然而百度已经先行一步,当然在中国市场两者应该也不会正面交锋。

  阿波罗计划会让自动驾驶行业洗牌

  百度阿波罗计划并不只是想要做一个软件系统,它不是被对应到Android,而是被对应到OHA。因为它希望提供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云端数据服务等四大部分。

  一方面,是整合车辆、芯片、车载硬件、传感器等领域的合作伙伴足见协同联盟;另一方面,则是底层技术和服务上的开放,比如“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功能的代码或能力”,以及开发测试工具支持,对于开放步调百度已经给出时间表。

  百度阿波罗计划的本质是做自动驾驶行业的“送水人”,并且面面俱到,想要满足自动驾驶玩家们的一切软硬件集成和云端数据服务需求。

  “送水人”在自动驾驶行业不是一个伪需求,除了一汽等超级大厂尝试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之外,更多汽车公司拥抱自动驾驶的思路是选择与科技公司合作,就连特斯拉的AutoPilot也是采取了Mobileye的方案,后者已被Intel斥153亿美金收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与生产市场,主要汽车品牌数量总计约150+个(包含合资与自主),这些都是自动驾驶的玩家,还有车载系统、传感器、车载计算机等产业的玩家更是不计其数。

  正是因为此,不少自动驾驶创业者都瞄准了“送水人”这个需求,毕竟造车对于大部分创业公司来说也并不现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无人车初创公司已有超过50家,大部分都是在做“送水人”。

  然而,当百度自动驾驶平台开放、阿波罗计划推出之后,想要做自动驾驶行业“送水人”的创业者可能会面临重新洗牌。百度送水,让创业者无水可送。

  一方面,巨头的号召力和整合力比创业公司更强,事实上,百度在汽车行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百度已经与一汽解放汽车、北京汽车、奇瑞、长安、比亚迪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公开数据显示,百度已与超过60家车企展开战略合作,其解决方案(L3)已被配置于200多款车型上。

  在产业链上则与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GPU发明者图形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百度为这些公司所提供的能力比如高精地图、环境感知、路径规划,正是阿波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朋友圈是百度多年类的积累,是百度号召力的证明,阿波罗计划的“种子用户”已经有了。

  另一方面,百度的整体技术、数据和服务能力,尤其是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比创业公司更强。百度是中国最激进的人工智能投资公司,拥有计算和大数据的资源优势,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等底层技术的优势,作为无人车“眼睛”的高精地图则是百度做自动驾驶的核心能力。

  去年百度以7500万美元投资无人车行业领先的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强化传感器技术布局;今年4月百度再次出手全资收购美国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xPerception,旨在发展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技术。还有百度几年下来所累积的无人车路测数据、经验和教训,对于行业都有其分享价值。李彦宏在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提案就是无人车立法,这样的推动是创业公司很难企及的。

  因此,当百度要做自动驾驶行业的送水人时,很可能会让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公司大洗牌,让一些公司无路可走。不知离开创业的人士是否会感慨自己没有等到百度自动驾驶最好的时光?当然,创业公司也可以选择加入百度自动驾驶生态中,在百度的助力下实现自身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

  此外,目前的状况也并不意味着百度阿波罗计划就能高枕无忧。已通过YunOS for Auto在智能汽车领域布局、通过阿里云在AI开放领域布局的阿里巴巴随时可能以类似方式入场。

  还有,阿波罗计划最终在汽车厂商中的接受度如何,需要多长时间走向普及,眼下依然是未知的。不过,即便如此,阿波罗计划对于自动驾驶行业依然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单打独斗、各自为阵就想让《速度与激情》8中的场景变为现实,几乎是痴人说梦,自动驾驶正式进入“一起玩儿”的时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GIS帝国网站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

1.GIS帝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高精地图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的关键挑战

    高精地图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的关键挑战

    2019-05-05 07:46

  • 2018年自动驾驶脱离报告:无人驾驶技术哪家强?

    2018年自动驾驶脱离报告:无人驾驶技术哪家强?

    2019-02-15 13:12

  • 高精地图商业化加速,自动驾驶离我们还远么?

    高精地图商业化加速,自动驾驶离我们还远么?

    2019-01-02 09:20

  • 谷歌无人车老大承认遥遥无期 全自动驾驶寒冬将至?

    谷歌无人车老大承认遥遥无期 全自动驾驶寒冬将至?

    2018-11-16 14:02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