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挖走了Google街景地图创始人,Lyft做无人车的“高调”让人出乎意

字号+ 作者:宇多田 来源:汽车极客 2017-02-14 14:16 我要评论( )

未来,这位曾为Google地图街景工程付出12年的业界老将,会带领Lyft的地图与市场团队为它的app进一步完善地图信息及相关功能。

Uber的对手,共享汽车市场的千年老二,默默守护着自己的美国市场……这些是否就是你对Lyft的全部印象?

挖走了Google街景地图创始人,Lyft做无人车的“高调”让人出乎意料

但在“无人驾驶”这块处女地里,却不存在明显的“地位高低”与“先发优势”:

你咬上一口,我就赶紧掰下一块儿;你不是老大,我也不处于末位;你用人才与技术来凸显研发优势,我也可以靠挖角儿与收购来填补“后发劣势”。

就在前天,一直足够低调(其实是都去关注Uber了)Lyft却突然高调宣布,自己找来了Google街景地图创始人卢克·文森特(Luv Vencent)来担任公司的工程副总裁。

挖走了Google街景地图创始人,Lyft做无人车的“高调”让人出乎意料

文森特的LinkedIn

未来,这位曾为Google地图街景工程付出12年的业界老将,会带领Lyft的地图与市场团队为它的app进一步完善地图信息及相关功能。

不过,对于紧咬Uber的Lyft来说,“物尽其用”才是真理。挖来文森特的最终目的肯定不是对自己的拼车软件进行“小修小补”,而是为无人驾驶开辟一片“高精地图”的新天地。

而文森特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显露出对无人驾驶的浓厚兴趣”:

“现在,我肯定会首先完善Lyft应用软件的实时地图测绘信息,同时,也将带领团队提升相关算法的效率,此类算法主要用于对乘客及驾驶人员进行匹配并提供更加精准的路线选择。但是,我想我所做的一切都与无人驾驶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现在做的就是铺垫,地图业务终将为Lyft的无人驾驶事业提供辅助。

其实,这个新的任命,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合乎情理的是这符合Lyft既定的“无人驾驶+共享服务”发展路线;

而出乎意料的则是,这家估值超过55亿美元但总是不够霸气的独角兽,也在最近走起了大张声势的挖人路线来壮大自己的技术团队,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

很明显,自2016年以来,Lyft在业务扩张及员工规模方面均取得了惊人的增长:

不到4个月,Lyft的业务版图就新增了40个美国城市;1年内,其员工数量就增长了3倍。

而刚刚上任的文森特甚至公开表示,将在头一年的工作中延续Lyft这一扩张势头,帮助公司迅速扩大地图工程团队。

咦,这一次,不知道Lyft愿意付出多大的筹码(财力)来召唤“神兽们”呢?

实际上,如果你持续关注美国的共享汽车市场,就会意识到,文森特到来时恰逢Lyft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望反超Uber,稳固自己在美国共享市场的固定份额。而这将对于Lyft的下一步有牵引作用。

说起Lyft,这家共享汽车企业给人的大多印象无非是其“千年老二”的地位与紧咬住Uber不放的发展步调——你降价,我也降;你要做无人驾驶,我也来一份10年无人驾驶计划。(它甚至还找了通用这个靠山,尽管通用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但是,在美国普通消费者眼中,Lyft存在的重要性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很多:没有一家独大,用户才能享受这个市场带来的真正福利。

与Uber如旋风般扫荡全球的阵仗与略显嚣张的发展势头相比,Lyft稳扎稳打,深耕美国市场的形象让其在司机群体里很吃得开。

而更重要的是,现在出现了“特朗普”这个最大的意外。他的“插足”也让Lyft在最近有隐隐越过Uber的势头:

一纸移民禁令引发了司机罢工运动,但在这期间,Uber却关闭了该机场附近的“动态定价”功能,这一举动被普遍认为是与司机对着干。

因此,被激怒的网友们在Twitter上发起了“#DeleteUber”(删除Uber)运动。仅仅在事态发酵的一周内,就有统计数据显示,的确已有超过20万网民卸载了Uber应用。

此消就会有彼涨。Uber的“失势”为Lyft带来了巨大的新用户量。

尽管Lyft不愿公布新增用户的具体数字,但其软件却在上周挤入了美国本土应用商店“下载量最大app榜单”前10位,首次历史性地击败了Uber。

然而,突如其来的“馅饼”对这个共享经济领域的年轻玩家来说当然是个福利,但要留住这些用户,却是个更大的挑战。

因此,对于新上任的文森特来说,提高地图的精准度、路线选择与用户匹配度的效率,都是完善用户体验、增加乘客粘度及用户数量的直接办法。

而下一步,毋庸置疑,就是Lyft无人驾驶10年计划注入以地图为核心的技术实力。

为无人车的这个“方向盘”,Google、Uber与Lyft的路正在汇聚到一起

无人驾驶汽车就意味着抛弃了方向盘与轮子?其实不然,它们只不过以另外一种更加抽象的形式嵌入到了车体的“精神内核”。

譬如未来高精度地图在无人驾驶技术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就可约等于“方向盘”,在吞吐着交通数据间,确保其即便在某一个雾霾天,也能精准得摸到你的家门口。

当然,你也可以回过头看看过去几年来Google顶级地图工程师的流向,便会在恍然大悟的同时,感慨一句:巨头果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无人驾驶相关领域的人才。

Google地图,这个在Google搜索退出多年仍让人念念不忘“好用”的强大业务,在全球有着不可撼动的行业地位。而在过去几年里,你会发现,从Google地图部门离开的顶尖工程师们基本有两个流向:

  • 内部流动:从地图部门流向Google X。2013年5月,曾任地图及商务部门高级副总裁的Jeff Huber被调往Google X,此后便陆续有工程师被调入X实验室,而这里面便“藏着”Google的无人驾驶项目(现在已成为独立的无人驾驶公司Waymo)。

  • 流向Uber:让Google最始料未及的便是Uber这个对手。似乎在一夜之间,Uber不仅成了无人驾驶的代名词,还变身为业内最为财大气粗的猎头——为了摆脱对Google地图的依赖,Uber投入5亿美元自己做地图,顺便也把Google地图能干的老手基本一网打尽:

前Google地图业务主管 Manik Gupta、曾经运营整块Google地图业务的Brian McClendon、前Google地图高级总监Daniel Graf,前Google地图产品负责人Lior Ron(Otto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这家公司被Uber收购)……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1月底,前Google搜索业务负责人Amit Singhal又被挖来负责Uber整个地图部门(堪称“Google帮”了)。至此,Uber地图已经基本形成一个Google的内核。

但现在,这些地图工程师有了第三个选项——Uber的老对手Lyft。

目前,仅从无人驾驶单个领域来看,这三家公司的关系还是有些微妙:

一方面,Google地图将Uber与它的老对手Lyft同纳为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三家公司都希望将全球的地图以及其背后的海量数据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开始着手做起了自己的地图业务;第三点,三家技术公司也同时在做自己的拼车服务,且有着极快的地域拓展速度……

虽然很难想象,不过可以确认,他们切入无人驾驶的商业路径与努力的方向最终将汇入同一片海洋。

转载请注明出处。GIS帝国网站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

1.GIS帝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Lyft发布新自动驾驶汽车并收购AR初创公司开发地图

    Lyft发布新自动驾驶汽车并收购AR初创公司开发地图

    2018-10-24 17:27

  • 使用深度学习和街景提升Google地图服务

    使用深度学习和街景提升Google地图服务

    2017-06-23 08:16

  • Google让Map Maker寿终正寝 承诺将其功能集成到地图服务

    Google让Map Maker寿终正寝 承诺将其功能集成到地图服务

    2017-04-05 13:10

  • Google地图新功能 公车火车到站即时通

    Google地图新功能 公车火车到站即时通

    2017-01-11 09:2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