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无人机产业崛起,爆发式增长带来巨大监管盲区

字号+ 作者:gisempire 来源:未知 2015-11-16 20:46 我要评论( )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已经迈向了今天的智能时代,完成了军用和民用的融合。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是巨大监管盲区,无人机“黑飞”便是其中重要体现。

 近2000年前,竹蜻蜓在晋朝兴起,后于18世纪传入欧洲,成为西方国家研发现代飞行器的灵感。20世纪初,人类首次飞上蓝天,仅十年后,第一架无人机诞生。


 

  据资料记载,1935年以前,无人机还只是一次性的。1935年以后,蜂王号问世,使无人机能够飞回起点。之后,复仇者号、瑞安火蜂号、先锋号、捕食者...一代又一代无人机随着动荡的年代起起伏伏。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已经迈向了今天的智能时代,完成了军用和民用的融合。纵观无人机的每一次进步,无人机的创新可以简单归结为两点:技术和应用。

  技术创新是无人机发展的根本

  无人机的技术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涉及续航能力、感知和规避功能、定位功能、载重能力、动力系统、遥感、相机、传感器、机身材料、机身结构等等。

  比如,有人执着于动力系统的创新,从而研发了太阳能和氢燃料电池无人机,使无人机不再局限于锂离子电池和油动系统。2010年7月,英国研发的“Zephyr”凭借336小时22分钟8秒(约两周)的续航时间,打破了太阳能无人机单次飞行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此后,一代代太阳能无人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又随着技术的变迁淹没在无人机发展的洪流中。就在数月前,互联网巨头谷歌和Facebook研发的太阳能无人机也相继问世。

  有人专注于机身结构的创新,从而研发了倾转旋翼无人机,使无人机兼具固定翼和直升机的优点。“鹰眼”是最具代表性的倾转旋翼无人机,由美国贝尔公司研制,于2006年进入海军现役,主要用于执行侦察、监视、搜索、通信中继和电子对抗等操作。当其起飞和着陆时,旋翼轴会处于垂直状态,从而保障无人机的垂直起降。成功飞起后,旋翼轴会变为水平状态,从而保障无人机的高速和长航时。“鹰眼”最大航行速度为225英里/小时(约36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6小时,最高可飞至6096米。

  无人机的另一个热门技术当属感知和规避系统。国内外技术人员为了使无人机可以安全自主飞行,为了提高无人机的“视力”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比如,今年七月,Panoptes Systems公司利用声纳传感器为无人机研发了障碍规避系统,使无人机可以从4.6m处侦察到障碍物。仅一个月后,瑞士研究人员利用光电探测器研发了一种仅重2毫克的人工眼,在程序软件的配合下,无人机可以灵敏地捕捉到动作和光的变化。就在数日前,麻省理工的学生又发明了更为先进的计算程序,让无人机在高速状态下依然可以完成躲避动作。
   应用创新是无人机进步的动力

  技术始终是要造福于生活的,技术的创新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创造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最初无人机还只是军事武器,后来开始向民用领域进军,如今,已经飞进了农业、能源业、建筑业、海洋业...

  当上个世纪日本雅马哈公司开始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时,可能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无人机正在协助英国石油公司检查能源设备;帮助生物学家监测鲸鱼生长状况;沃尔玛正在尝试利用无人机递送包裹;Facebook正在尝试利用无人机实现全球联网...各种创新应用不胜枚举。每当你以为无人机在民用领域扩张至此已经足够,又会有一个又一个新闻轰炸的你眼球,颠覆你过去的思维。比如,有人开始用无人机预防雪崩、消防人员欲用无人机灭火、英国警方也开始尝试利用无人机航拍犯罪现场和寻找失踪人员。

  技术就是这样,只要有创新的思维在,就很难有发展的尽头。无人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在不断的创新中谋求发展,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在不断的突破中谋求更大的立足之地。谁也无法断言,未来无人机是否会像卡车一样普遍,能否将网络服务带向全球2/3无法连接到互联网的地方,但不可否认是,无人机正在突破创新中越来越走近生活。

     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是巨大监管盲区,无人机“黑飞”便是其中重要体现
       近日,一段名为“精灵3500米高空偶遇战斗机”的视频片断被网友上传至某知名视频网站并被热传,引发网民关注和热议。

  视频中,一架遥控操作的多旋翼无人机正在我国某城市上空数百米悬停拍摄,画面右侧突然高速飞入一架已经放下前三点式起落架的喷气式战斗机,疑似正在进入进近着陆阶段。

  画面中喷气式飞机距离正在拍摄的多旋翼无人机最近处仅数百米,两机高度基本一致。随后该飞机瞬间通过画面中央,几秒后渐渐消失在画面左侧。在画面正下方,城市中遍布各类高楼大厦,街道、民用建筑物、车辆鳞次栉比,让不少看过该视频的网友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这已经不是遥控无人机第一次因为威胁其他航空器飞行安全而受“关注”了。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各种型号民用无人机迅猛发展,价格“亲民”不再“高冷”,无论是在国土资源勘探、航拍遥感监测,还是植保农业喷洒农药,甚至向女友求婚送戒指,很多地方都不难看到它们的“魅影”。

  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是巨大监管盲区,无人机“黑飞”便是其中重要体现。目前缺乏监管的无人机隐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起降飞行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害;干扰军民飞行器正常起降飞行;航拍“偷窥”侵犯隐私权,还有可能泄露国家机密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GIS帝国网站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

1.GIS帝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无人机航拍测绘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无人机航拍测绘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019-03-29 16:59

  • 利用自动导航无人机测绘地下空间,Emesent获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利用自动导航无人机测绘地下空间,Emesent获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2018-11-07 15:05

  • 中企入股欧洲地图企业遭美国监管机构阻挠

    中企入股欧洲地图企业遭美国监管机构阻挠

    2017-09-28 07:40

  • 无人机成测绘界“全能战士” 规范化有利于持续发展

    无人机成测绘界“全能战士” 规范化有利于持续发展

    2017-07-19 08:5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