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总师:长征三号甲将密集发射 北斗会成全球最大

字号+ 作者: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2015-12-02 09:36 我要评论( )

环球军事报道:2015年11月4日 0时25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至此,今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今年已经成功完成6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曾在今年3月接

资料图:11月4日0时2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C”卫星发射升空。  

      环球军事报道:2015年11月4日 0时25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至此,今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今年已经成功完成6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曾在今年3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适应中国通信、导航、遥感、气象等卫星系统飞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商业发射需要,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再次进入高密度发射期,未来几年也将保持近十次的年发射量。

  姜杰解释说,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例,全球系统组网的30余颗卫星将在2020年前完成发射。在规模上,这不仅在中国航天史上,在国际上也将成为最大规模的星座之一;在星座构型上,北斗系统具有独特的三种优化轨道,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导航系统功能。与主要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不同,全球系统组网的发射密度要求更高,有利于保证星座整体工作寿命;同时,火箭还要将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与以往发射转移轨道相比,每颗卫星可以节省数天的变轨时间,还可以省去卫星的变轨发动机。

  姜杰告诉记者,火箭发射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又都依靠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对于如此高密度的发射计划,任何质量问题都会给发射成功带来风险,必须把火箭研制和生产质量放在首位。中国航天人已实施组批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在可靠性设计和管理的先进技术上下功夫,在发射点火前力求做到“零缺陷”,将风险降到最低。

  据悉,作为中国发射高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经历几次高密度发射期,其中,2010年至2012年共完成了26次发射,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完成,实现了14星、多轨道的星座发射。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也已被成功送入太空,实现了探月工程火箭直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和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为中国未来的大规模星座组网和深空探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我国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从设计之初便瞄准国际先进运载火箭技术,可谓是起点颇高的火箭型号。从1994年实现首飞以来,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适应性不断加强。拿长征三号丙火箭来说,于2008年4月首飞成功,目前已执行了12次发射任务,将天链一号01、02、03星和北斗导航卫星、嫦娥二号卫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等多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成功率为100%。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62次发射中,只有一次失败,成功率超过98%。

  纵观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研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能力形成、提升和拓展三个阶段。在能力形成阶段,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可以将高轨卫星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由卫星经过多次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这个时期可被视为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1.0时代”。

  随着火箭能力提升,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进入“2.0时代”——不仅可以发射同步轨道卫星,还可以将卫星发射进入不同的中高轨,在探月工程中掌握了直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能够发射中圆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如今,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进入能力拓展阶段——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原来的三级火箭升级为四级火箭,我国首次实现上面级直接入轨技术发射中高轨卫星,极大地增强了火箭对发射任务的适应性,提升了航天器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而这也标志着长征三号甲“家族”正式迎来了其发展的“3.0时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GIS帝国网站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

1.GIS帝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北斗导航帮找积水抽排点

    北斗导航帮找积水抽排点

    2016-07-19 05:22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