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付江
王昊 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云时代的GIS软件开发商该如何生存?在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昊看来,存在两条生存之道:要么做深度的差异化应用,要么转型为平台的运营和服务提供者。记者:您如何看待云计算给GIS产业带来的影响?王昊:毋庸置疑,GIS平台和云计算的结合是未来认可的技术方向,但不会是产品的全部形态,包括客户端部署在内的多种方式在未来将继续存在。如今,国外基于大型云计算平台提供的空间信息数据和服务,在产品架构和商业模式上都已有了较好的实践;但在国内,就目前情况来看,云GIS在商业模式、用户分布、技术以及相关政策上仍面临挑战。从长远来看,GIS厂商需要新业务模式,用户需要更便捷和灵活的服务,多方需求将共同推进云计算和GIS的结合。
记者:为什么云GIS在国外的实践比国内推进得更快?王昊:一方面,国外GIS用户中有很多都是中小企业甚至个人, 他们更关注业务本身发展, 对数据安全性的担忧则可以降低一个档次。Esri目前在亚马逊弹性计算云(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上提供空间信息数据和服务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架构,可以在亚马逊云中部署预先配置好的ArcGIS Server以及企业级Geodatabase镜像,而用户除了遵循亚马逊的付费要求外也可以根据ArcGIS的“Term License”选择不同的租赁使用模式。
而国内当前GIS的用户主要还是政府或大型企业,这类用户各方面顾虑比较多,如果从主流客户(政府)来推进云GIS,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众所周知,业内对GIS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都有很高的政策要求。
另一方面,国内目前还缺乏像亚马逊这样较成熟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例如国内某领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供应商,现在对虚拟镜像的支持只有屈指可数的Windows版本,机房管理模式也都跟不上。诸如此类的因素限制了云GIS模式的快速普及。
记者:云计算时代对GIS平台本身的体系架构会带来哪些冲击?王昊:最大的改变就是GIS平台所有的技术点都将“暴露”成一个个可调用、可访问的服务,一切都是开放性的、以服务的形式展现,整个产品是一个具有松耦合、可移动、可伸缩性和自适应性的架构。必须强调,云计算绝不仅仅是局部应用模块的虚拟化,而是包括存储、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在内,整个基础架构都将以服务形式来提供。举例说,过去访问空间数据库都要通过特定的接口,Esri有Geodatabase的API,其他主流厂商也都有自己的格式,但在云GIS时代,这些都必须用公用的服务类型来表述。客户的各项请求包括桌面应用都将通过服务端接受远程指令的形式来得到满足。
记者:GIS软件开发商如何应对云计算浪潮?王昊:云GIS时代ISV的生存环境大致有两个方向:第一种方向,ISV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几乎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只是应用的部署方式会有所不同,过去是部署在自己的机房,现在则把应用部署到专业的(云)数据中心。第二种方向,ISV可以基于云做一种业务模型,为垂直行业用户提供基于私有云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ISV可以转型为侧重于云平台维护和运营的服务提供者。例如在环保领域,可以做一个排污收费和地图应用相结合的产品,部署在云端,各地环保局等组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租赁或购买的方式来获取数据和应用。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1年02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2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