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620回复:1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区域和各行业开展经济、科技竞争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制高点,数字化管理成为推动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各具特色的运作模式建立起了区域范围内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运转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实是一件惠民生的大事,但由于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存在着重运转体系建设轻信息化建设的倾向。江苏盐城市盐都区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范围广、运行节点多、转运车辆多、运行周期长、收运系统复杂等因素,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管理、服务和运作逐步走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轨道,对促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管理运作模式的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br/>一、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现状<br/>盐都区现有8个镇、1个新区、4个街道办事处、7个中心社区、258个行政村,除紧靠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一个街道未建垃圾中转站外,已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9座,镇村配备一级垃圾清运车260辆,区级配备二级垃圾清运车和吸污车30辆,建设垃圾池2600座,配备村组保洁员近800人,覆盖区域105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近80万,日收运处理生活垃圾400吨左右。区级建成了占地15亩,建筑面积3600m2集车辆维修停放、运行监控调度、驾驶人员休息于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调度中心。<br/>该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处理”的运作模式,以中转站为节点,中转站以下的一级清运及保洁由镇、村负责实施,中转站以上的垃圾和垃圾渗滤液二级清运由区级负责实施,区负责对转运体系及绩效实行月度考核。<br/>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br/>为适应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开展,使得环卫设施运行管理能够随时随机、垃圾和垃圾渗滤液溢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清运车辆调度能定时合理、运行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获得、运转体系能够常态化,确保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收运体系高效、顺利、快捷、规范运转,盐都区积极探索建立与之配套适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br/>1、垃圾中转站运转管理视频监控系统<br/>在垃圾中转站安装监控摄像头,经由前端网络视频编码器,将数字视频信号通过GPRS网络传送至调度中心,调度中心使用监控系统,可以远程查看,同时还可配备手机监控,随时、随身、随地在手机上查看监控画面,查看中转站运转状态,车辆进站、出站情况,设备运转操作流程,保证中转站管理正常、车辆运行维护到位、安全操作得到保障。<br/>2、垃圾压缩箱、污水池溢满告警系统<br/>垃圾中转站压缩箱、污水池警戒水位线处安装传感器,当垃圾量、垃圾渗滤液水位达到一定尺度、高度时,调度中心可以收到定时告警,各中转站垃圾量、水位监测信息通过GPRS网络传送至服务器,在独立的监视器上予以显示,每个监控点设置相应的名称或位置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告警站点,管理人员随时即可结合视频监控画面对告警事件进行确认,进而对车辆进行调度。<br/>3、车辆运行GPS定位调度系统<br/>车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转运效率,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导致了运力的大量浪费与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随着现代科技、通讯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的成熟和GPRS数据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车辆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会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行成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br/>建立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车辆自动定位和智能监控。本系统主要由车载终端和监控调度中心两部分组成,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GIS)道路运算为一体,采用中国移动GPRS网络和Internet国际互联网,以短信息方式在两者之间传送包括位置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结合监控中心的管理系统和车载终端信息、互动平台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系统。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指挥和调度。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服务,每天定时发送常规广播信息;二是任务调度,按照任务需要向车载系统发布文字调度命令;三是救助服务,调度中心服务台可接受驾驶员上传的不同求助、咨询信息,响应驾驶员的相关诉求;四是信息管理,管理驾驶员、车辆资料;五是监控功能,在调度中心GIS监控工作站可以对所有的运行车辆进行监控,显示物流与车辆运行轨迹,对车辆定时跟踪,需要时可以对车辆进行历史轨迹回放。<br/>4、环卫设施的地理信息系统<br/>利用GIS技术,准确显示垃圾中转站、垃圾池等环卫设施的地理位置信息,由于中转站、垃圾池数量多,分布广,在建立GPS系统时,基于对GIS技术的应用,将其在系统上进行准确标注,以电子地图方式进行展示,可直观地了解整个区域内环卫设施的分布状况,同时对存在的垃圾池、中转站进行成图和分析,结合村庄分布GIS,不断充实和重新布置垃圾池的位置。还可根据中转站的地理位置信息,按照一级清运最短距离的原则,合理规划运输路线。<br/>
|
|
|
1楼#
发布于:2011-09-08 08:08
5、运行绩效考核信息分析体统<br/>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涵盖村庄、河道及公共部位的保洁、居民生活垃圾的定点投放、垃圾的集中清运、设施和人员管理等多个环节,常态化、不间断地开展尤为重要,365天天天如此。为此,盐都区制定了日常运行管理百分考核标准,对实施的村从人员、设施管理、日常长效管理三方面逐月进行考核,将信息数据建立绩效考核系统,每月进行汇总评比,对镇(区、街道)取平均分数并排列名次,借助绩效考核分析系统,每月得出各镇(区、街道)绩效位次的前移和后退,以此分析各镇(区、街道)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中的进展情况。<br/>6、垃圾量的月度信息分析系统<br/>垃圾量信息分析系统信息数据包括垃圾理论量和中转站运出量。垃圾理论量数据,按每镇(区、街道)0.4-0.7公斤/天?人计算,按总人口数计算出一个月的理论量,中转站运出量数据,就是每镇(区、街道)范围内实际产生量,以车辆送入焚烧发电厂称重数一个月的总和。将中转站运出量与理论量比较,以及每月中转站运出量的变化,用Excel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用曲线图和柱状图分析垃圾量的变化,从而得出每个镇(区、街道)实施范围和覆盖人口的变化,指导和推动各镇(区、街道)面上工作的展开。<br/>7、短信平台信息发布系统<br/>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范围广、内容复杂、人员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和人,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以达到面上信息的传递。对面上涉及到众多的人和事,将人员分组,如镇村管理人员、中转站操作管理人员、镇村清运人员、村组保洁人员、居民住户等,将事分类,如通知须知、保洁常识和标准要求、安全生产知识等,借助MAS移动代理服务器,建立一个短信平台信息发布系统,按事因人发布相应的信息内容,使得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宣传、指导、协调大大方便、快捷。<br/>8、
语音、短信、WEB百姓问题信息投诉系统<br/>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施过程中的不平衡性较大、矛盾较多、百姓对居住环境改善较为迫切,且有很多的建议、投诉,开辟信息投诉系统对推进工作的开展、督促问题的整改、倾听民声民意尤为重要,采取固定电话与专用号码手机的语音系统、手机专用号码短信接收系统、建立网站开辟建议、投诉接口等途径,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百姓问题信息投诉系统,达到与百姓双向交流互动,可极大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整体水平。<br/>三、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配套措施<br/>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职能,建立信息化工作责任制。充实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制定落实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组织开展信息化工作培训和技术交流,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运行。<br/>2、保证建设投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信息化综合系统,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除需要网络设备支撑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一批专业设备开展工作,如实时监控、监测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为了尽快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信息化综合平台,使其尽快在提高管理水平中发挥作用,必须保证资金投入到位。<br/>3、完善运行机制。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相关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在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各子系统做好各自数据采集、更新工作,实现对系统数据的控制,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制定数据更新的时限等标准,保证基本信息数据真实、及时、准确、丰富,保证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br/>4、拓展延伸功能。信息化建设的八个子系统主要由区级层面实施,控制和分析区级的信息和数据,镇(区、街道)还应借助已建的信息系统,建立各自的镇级运行管理系统,管理各自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事务、车辆、人员、绩效等。还可由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信息化建设向农村污水处理、河道保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信息系统的拓展延伸,建立起农村环境综合信息网。<br/>总之。通过持续有效地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信息化建设,必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工作水平和业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