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erect
路人甲
路人甲
  • 注册日期2003-10-16
  • 发帖数2827
  • QQ
  • 铜币14枚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阅读:1561回复:0

中国遥感大事记1988(2)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11-18 09:54
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库建成
1988年10月,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建立了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库,存入1977~l981年间在地面布设的16.9万个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样地的数据。每个样地包括定位及有关森林资源的81个数据项。该系统具有数据存贮更新、多种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及制图显示等功能。

ESCAP—RRSP遥感教育网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区域遥感项目(RRSP)遥感教育网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88年10月在武汉召开。从次年起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承担ESCAP-RRSP的区域遥感教育任务,每年向亚太地区招收遥感、GIS和GPS专业的留学生。截止1996年,已招收来自巴基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苏丹、坦桑尼亚、俄罗斯等国的进修学者、硕士45人。

建设部城市综合遥感与制图中心建立
中国与联邦德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建设部城市综合遥感与制图中心(RSCC)于1988年11月在北京正式建立。该中心主要任务是为城市及特殊地区提供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的基本地形图、专题图和影像图等工作。

中美联合设计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数字成像处理器
1988年11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与美国MOTOROLA公司合作,由中方选派6~8名专家赴美,双方共同完成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数字实时成像处理器联合设计,经半年工作,按计划完成了联合设计并提交设计报告,显示了中国科学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实力。

气象卫星数字信号实时采集和处理的微机系统建成
1988年11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首次在国内建成“极轨气象卫星数字信号实时采集和处理的微机系统”,并投入业务化运行。该系统能够完成对卫星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预处理、图像处理和定量处理,生成多种图像产品和数值产品,保证了海洋环境预报对遥感资料的需求。随后,他们又将该系统扩充为能够接收和处理静止气象卫星,成为双星共用的微机处理系统。几年来,该系统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十几个省市海洋和气象业务部门以及科研单位。

华东地区遥感协作中心及江苏省遥感学会成立
华东地区遥感协作中心及江苏省遥感学会于1988年12月12~15日在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共有来自华东五省一市的68名代表参加,会上通过了协作中心章程,并听取了各省市遥感应用现状的报告。华东地区遥感协作中心是我国第一个跨省的地区性遥感协作组织,在我国遥感工作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遥感协作组织,可充分发挥华东各省市遥感技术上的优势,组织跨省的、综合性的重大遥感项目。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8年12月22日, 西昌发射基地,长征3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航天可见光摄影系统研制获奖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508所研制的航天可见光摄影系统由画幅式测量相机和恒星相机所组成,该系统是我国第二种返回式卫星(FSW一1)的有效载荷。系统于1981年开始研制,1987~1993年间共进行了5次轨道飞行,所拍摄的地面照片已用于地图绘制。航天可见光摄影系统于1988年获原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江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及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1988-1990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完成了“长江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及承载力的影响”课题。该课题是国家“七五”攻关课题“长江三峡库区土地承载能力研究”的组成部分,应用覆盖全库区的1988-1990年SPOT卫星相片进行土地利用解译和分类,重点对“六五”期间使用MSS相片的部分进行修编,制作库区1:10万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分级图,定量分析评价各自然坡度级、高程级土地利用现状,其结果再次显示库区土地利用已严重过垦,大面积25°以上陡坡旱耕地存在是客观事实,无宜垦后备土地资源,大力改造15°-25°,800米以下的低产斜坡耕地是提高库区土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专题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滑坡和崩塌区段预测及稳定度评判的数学地质方法研究
由铁道部资助,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主持,铁道部专业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安铁路分局参加的“滑坡和崩塌区段预测及稳定度评判的数学地质方法”项目,1988年启动,1991年完成,获1993年度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以铁路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遥感判释为基础,提出了铁路边坡的稳定度评判数学模型,以及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区段的预测方法。为既有铁路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研究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承担的“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的遥感地质研究”课题,1988年开题,1991年提交研究成果报告。

该项目首次利用遥感技术对本研究区地貌、地质构造和矿产的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对典型地质体的波谱特征研究,从量的角度探讨了各种波谱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和地质与影像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其它常规资料的透视功能处理,绘出了盆地三维透视图为模拟假彩色图像,真实地反映出了盆地深部构造面貌。通过对遥感地质构造的分析,对盆地周边界线提出了新方法,建立了盆地的遥感构造格局,得出了不同时代煤系基底构造受控于结晶基底构造格局的结论。从全盆地煤的赋存状况进行了构造分区,这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煤田地质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认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大面积覆盖区应用遥感技术研究隐伏构造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成果1997年度荣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获奖
 “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课题,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研制了我国第一套用于森林调查的卫星数字图像计算机处理软件系统,并在一定范围内作了推广应用。获1988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马尔代夫合作完成珊瑚礁与环境遥感研究
1988-1989年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和马尔代夫渔业部合作,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经社会区域遥感组织的支持下,圆满完成珊瑚礁与环境遥感调查研究项目,该项目为我国珊瑚礁水深遥感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完成农作物布局遥感动态监测(北京试验区)研究
农作物布局面积动态监测是农业遥感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农作物估产的基础。1988至1990年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选用4、5月和8、9月北京地区两个时态遥感磁带,采用1∶5万数字高程模型精确定位,引入纹理分类和物候信息,精确区分出24种土地利用类型,200多个典型样地,7种主要农作物,经定位、定量对比,分类精度在94%以上。说明:遥感空间能量法——多因素综合分类精度高,能够在农作物布局遥感动态监测中应用。1991年该成果获农业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我国遥感项目专家任职联合国
随着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一批专家进入联合国相应组织担当重要的领导职务。在国家遥感中心的积极推荐和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1988年原国家遥感中心负责人何昌垂被聘为亚太遥感项目官员,1994年国家遥感中心的武国祥被聘为亚太遥感项目官员。通过竞争,1994年何昌垂荣任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负责人。这些同志的任职,表明了我国国力及我国遥感水平在国际上得到认知。
喜欢0 评分0
[face=隶书]
强极则辱 情深不寿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fa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