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头像
gis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03-07-16
  • 发帖数15951
  • QQ
  • 铜币25345枚
  • 威望15368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 GIS帝国居民
  • 帝国沙发管家
  • GIS帝国明星
  • GIS帝国铁杆
阅读:1498回复:0

“金安”工程折射GIS安监应用空间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1-09-03 11:52

2010年9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初步验收会议在北京召开,“金安”工程一期项目成功通过初步验收,一时间吸此了人们的无数关注。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重大信息化电子政务工程,亦称“金安”工程。这是我国建立国家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监管监察基础性信息化建设工程。

“金安”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指示的重要体现,标志着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人们再一次将视线聚焦在“金安”工程之上,有关“金安”工程一期的由来以及诸多建设细节也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

“金安”工程一期建设回顾

1、立项背景

信息化是完成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十项主要任务的强有力的支撑手段和重要保障,这也是国家安监总局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列为安全生产“十一五”重点工程之一的重要原因。

国务院2003年专题会议确定安排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研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2003]65号)。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大阶段的报批工作,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实施工作于2006年12月底正式开始。

随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正式列为“金安”工程,与金财、金关、金税、金宏、金审等金字号工程一起写入了有关文件,并在“十一五”期间作为重点项目予以实施,这对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后续工程建设、以“金安”工程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国家和各部门现有的信息技术及应用基础,通过对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安全监管、监察信息的处理速度;增强信息采集、处理、深加工能力;提高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水平,为国务院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领导决策服务;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现代信息化的支持手段。因此,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全部应用后,在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产生的直接效益指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专网覆盖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监察可达到100%,对煤矿执法文书的数字化处理可达到100%,入库率可达到100%,对高瓦斯矿井监管覆盖可达98%以上。

2)通过对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系统的优化设计,利用协同工作技术以及工作流管理技术,通过对调度指令执行状况,以及各级上报数据日志的跟踪,从技术手段上确保全国安全生产统计月报上报时间可以提前10天以上。安全生产调度快报可以提前13天以上。

3)各类伤亡事故的报送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事故信息完整率100%;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明显地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

4)依托所建成的系统进行安全生产信息的分析和指导作用,可以进一步发挥安全生产信息的分析和指导作用,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的辅助决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政策策略研究、科技规划制定和提出重大安全生产项目研究与技术示范工作的水平。

5)实现对安全生产形势做出综合分析、预测、评估,为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3、建设内容

“金安”工程一期是总局第一个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作为国家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项目。一期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总局到50个省级局(24个省级煤矿监察局,32个省级安全监管局,其中6个与省级煤矿监察局合署办公),再到73个煤矿监察分局、10个省(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重庆、贵州、陕西、青海)的116个地级局及其900个县级局基础网络设施,构成互联互通的广域网系统;

2)建设可供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用共享的、实现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监管监察及行政执法、安全生产事故快报与统计、伤亡事故管理、行政执法统计、法律法规、安全评价等主要业务的信息数据库和业务系统;

3)建设覆盖总局到各级煤矿监察机构、到省级安全监管局的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远程教育培训、矿山应急救援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总局政府网站(部分内容)、邮件以及信息规范和标准等。

4)建设相关的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系统。

“金安”工程一期建设成果

2010年9月,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成功通过初步验收。目前,“金安”工程一期已经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传输通道,建成了覆盖总局和煤监局机关、32个省级监管机构、24个省级煤监局及73个煤监分局的骨干网络系统;完成了列入项目建设范围的10省市所属的部分市、县级安监机构基础网络建设;其他市、县监管机构实现了通过互联网+VPN终端方式访问或使用本地或总局的“金安”工程应用系统。同时,总局到各级煤监局和省级安监局的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系统、总局政府网站、电子邮件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供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用的3个业务系统和10个数据库已具备初步应用的条件,基本形成了保障“金安”工程运行的安全和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该项目规模大,系统业务覆盖国家、省、市、县、企业五级用户,应用系统部署的节点众多,且各地差异性较大、业务需求更新变化快,同时又要适应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升及业务的不断变化,这些都对系统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SuperMap GIS在“金安”工程中的应用

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由事后查处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管理型转变的重要载体。尤其是GIS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将对创新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推进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进程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SuperMap GIS已在金安工程一期得到初步应用。金安工程应用系统基于超图软件新一代WebGIS—SuperMap IS Java构建,集成了空间定位、地图操作和空间管理的功能,针对突发灾难事件应急提供了事故模拟、事故分布统计、重大危险源统计、隐患分布统计、救援资源分布和资源调度功能,并可辅以GIS的路径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分析功能实现对突发事故的快速模拟,有效地生成应急预案和方案,从而把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实现地图的基本操作:放大、缩小、漫游、全局图、鹰眼等,地图空间分析功能:定位查询、圆选、框选、多边形选、最佳路径分析;

2、地图导出打印功能;

3、比例尺功能:在地图上可直接连线距离或框选面积等;

4、图标的功能:如9个图形4种颜色分别代表9类危险源,4种颜色分别代表危险源不同级别;能用图标区直观分出危险等级与管理等级是否相适应;

5、通过设定地图图层显示属性进行图层过滤;

6、通过提供一系列多选框,对企业行业类型、危险源类型、危险源等级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救援单位类型(消防、公安、医疗、物资)进行钩选,从而过滤显示内容;

7、实现地图空间查询(按省、区/县等方式显示);

8、通过查询危险源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地图定位;

9、通过查询方式实现地图图层自动过滤功能。

GIS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可以预见,未来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应急救援系统建设中将更多的应用基于GIS实现,比如结合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设备、建设“未遂事故”监管系统,建设移动危险源管理实时监管平台(GIS上),实现动态三维事故模拟在GIS上的展示,应急救援中在GIS电子地图上进行三维城市(地表物、地形)建模以及最优路径选择,针对应急反应过程建立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实现遥感监视和图像处理在GIS中的应用,结合GIS中的空间数据应用功能开发移动侦测系统等等,这些对于加强危险源的预测预警能力,提高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应急救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救援指挥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安监总局正在加快“金安”工程一期业务系统的部署和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拓展“金安”工程的功能。而随着一期工程的验收,“金安”二期工程的立项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尽早建成覆盖全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连通国家、省、地、县四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业务工作的网络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主要业务的信息化,不仅是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任务,也是GIS在安全生产领域新的应用起点。我们相信,只有依靠各种科技力量和社会力量,形成安全生产监察管理的合力,才能真真切切地推进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喜欢0 评分0
GIS麦田守望者,期待与您交流。
默认头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