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gis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03-07-16
  • 发帖数15945
  • QQ554730525
  • 铜币25337枚
  • 威望15352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 GIS帝国居民
  • 帝国沙发管家
  • GIS帝国明星
  • GIS帝国铁杆
阅读:2503回复:0

我在联合国总部“划边境线”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1-10-14 11:44
<p><strong>来源:文汇报</strong></p>
<p> </p>
<p>约谈了众多已求职的大学生,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份实习经历对求职至关重要。那么,到底如何找实习?大学生面前又有哪些实习机会?上海大学生陈蕾成功申请联合国总部实习的经历或许是个参考。</p>
<p> </p>
<p>陈蕾<br/><br/>我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2004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简称GIS),本科毕业后直升本校的自然地理专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硕士。在校期间,我担任过班级团支书、校学联宣传副部长,一切过得波澜不惊。直到2010年初,我向联合国总部递交了一份实习申请,那年夏天,一段特殊的异国实习经历就此展开。<br/><br/>一句玩笑话,铺就“国际组织”实习<br/><br/>这段实习与我的大学专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本科学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提取地理要素信息,形成系统,为人所用。比如大家现在常用的谷歌地图,就是将行政边境线等基本地理信息图层和景点、餐馆、游乐设施等不同用户偏好的信息图层叠加后,方便用户查询目标位置。升入研究生后,我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就是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领域。<br/><br/>2009年12月,正在读研二上半学期的我,跟随地理系的两位教授去泰国曼谷参加一个国际培训课程。一同培训的学员大部分是联合国地方办公室的职员,那时他们都觉得我这个小姑娘年纪轻轻、能力倒不错,鼓励我去申请联合国的实习。彼时只是一句谈笑,我没太当真。回国后,我进入研二下半学期,“找实习”阶段旋即来临。导师鼓励我“走出去”,我也开始筹备去尼泊尔参与地震灾害风险等方面的实习。在为诸多“国际组织”准备申请材料时,我想起了此前的“玩笑话”——能不能去联合国实习?我开始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并在春节后向联合国总部递交了申请。幸运的是,时隔半年后的夏天,在即将奔赴尼泊尔之前,我收到了联合国总部的实习Offer、联合国(曼谷)的实习Offer。“曼谷去过了,就去纽约吧!”就这样,我选择了纽约总部。<br/><br/>初来纽约,实习“小兵”直接“上阵”<br/><br/>和大型跨国企业类似,联合国总部也对每个实习生设有入职培训,培训内容是关于联合国宪章、安全教育等。每个实习生都需要完成两个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正直培训证书》、《公共场所防止性骚扰培训证书》。<br/><br/>而和一般企业所不同的是,联合国不仅是让你实践专业技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在无形之中培养每个人“维护地球村”的观念,体会“地球公民”的责任。<br/><br/>以我所在的实习部门为例,它叫“制图科”,原先直属维和任务部,后经调整分属战地支持部,隶属后勤保障司专家支持部。通俗地说,这个部门就是与“划边界线”打交道。<br/><br/>我参与的具体项目名叫“联合国国际边境线信息服务”,此前,这个项目支持过较出名的案例是泰国-柬埔寨边境划分的证据和技术分析,协助国际法庭裁决。我的实习期是6个月,主要参与了3个边境线案例,以及制图科地图产品的同级审阅(大部分图品是已经出版的2010维和任务回顾年鉴)、地图出图、历史地图扫描项目等。<br/><br/>在联合国其他一些部门,实习生或多或少要做些“老三样”:端茶、倒水、“影帝/后”(打印、复印、传真),但在技术部门,实习生似乎没有太多此类“适应岗位”的缓冲机会。入职前,我被告知将跟随一名专职人员做项目,不过入职后的情况是,那位职员升职去了其他部门,本部门人员不够,我的实际工作和全职人员相当,独立工作,由一位专业人员作为分管领导。日常工作中,同事也完全把我当作“同级员工”看待,从不因为我是“实习生”,而轻视我的意见,对我提出的有些意见,他们还会认真加以讨论。比如我曾提到制图的地球参照系设定标准以及历史地图参照系对应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此后每当做到新案例,大家会特别统一这个点。<br/><br/>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务发生在圣诞节期间。在西方,圣诞节就像我们的春节,那时联合国大部分职员都回家团圆了。纵览整座纽约市,也是一派节日气氛,圣诞树、槲寄生、圣诞老人满大街都是。但,也就在那时,我们部门陷入空前的忙碌期,起因是谷歌地图“公然”把两个成员国的边境线划错了——那本来就是敏感区域,两国就此“上书”安理会,安理会交至相关部门处理,我们部门作为技术支持。<br/><br/>部门里就此忙开了:搜索所有签署过的双边、多边条约、国际法庭相关文案、历史地图和近期地图……我当时负责完成这条边境线的数据入库和成图。为此,我忙碌了两周,几乎每天将近午夜回到住处,最后在圣诞夜当天早晨,我们部门和政治事务部进行工作会议,我也在会上做了工作结果报告。总结会议结束已是下午,工作算是告一段落,同事开始了他们的圣诞假期,而我只觉得身体很累,很想家。那天和分管领导开完周会,我竟然大哭了一场。记得我那位身经百战的领导说:“你以后回想起来,会觉得那时真年轻!”现在感觉还真是如此。<br/><br/>受同事感染,“地球村”深埋心田<br/><br/>在联合国实习的半年时间里,日子过得很精彩。记得到岗第三天,我就拿到了部门的特别通行证,去联大现场旁听,当时在座的国家领导人有温家宝总理、奥巴马总统、希拉里等。农历春节时,中国实习生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加新春晚会,聆听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分别致新春贺词。<br/><br/>实习期间,秘书长潘基文也会与部分实习生握手,说一句“Thankyou”(谢谢你)。几乎每天,我们还会和一群民事专家一起吃盒饭,大家捧着自己的午饭,开始天南地北地聊天,其乐融融,随便一个玩笑就成了“国际玩笑”。<br/><br/>这份实习让我对“国际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我所在的部门里,职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埃塞俄比亚人、德国人、法国人、俄罗斯人、苏格兰人、日本人、韩国人、缅甸人、智利人、巴西人、美国人,以及我这个中国人,大家基于地理相关专业的共同背景,又各有所专,这样的组合孕育了一个工作标准准则:每个同事都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和高效的工作习惯。<br/><br/>同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神奇经历——在各大新闻媒体提及的世界争议热地区域里“出生入死”,担任维和任务,我佩服他们的勇气,敬佩他们的专业技能。他们让我对“地球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记得有次,同事的一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他说:“boundaries are not necessarily physical.”(边界不一定是有形的。)事实何尝不是如此,国境线有界碑和边防,但大多“边界”是埋在思想里的、无意识的,比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文化歧视等,都是人们心里设下了一条“边界”,偏见也由此形成。拆掉思维里的这些“边界”是个过程。如何更好地维护地球村,维护我们的家园,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br/><br/>只身赴美,也是“高强度生存训练”<br/><br/>最后说说实习期间的生活。很多人认为能去联合国实习是幸运的,不过幸运背后需要面对实际的生活。<br/><br/>我的情况比较特殊。记得,当我每次自我介绍:“我是从中国大陆来的”,总会引来周遭的惊讶,起初我会“反惊讶”,后来才知原来其他“中国实习生”大多是在海外留学的学生,硕士为主,少数博士生;北美为主,少数欧洲、澳洲和日本留学的;又或者是港澳台同胞以及移民国外的华裔子女。后来我了解到,大陆申请学生甚少,与信息不对称、经济支持缺乏等因素相关。也因为这样,相比已经在美留学、生活的实习生而言,从我们国内“直飞”联合国的实习生,不仅需要适应联合国的工作习惯和内容,还要适应社会文化、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变。<br/><br/>联合国内外是“两个世界”。走出联合国,实习生面对的尽是些琐碎、但又重要的事情:找房子、搬家、和房东谈判,还有最大的吃饭问题,短期实习生可以以买食为主,我的实习期较长,考虑成本问题,就自己买菜、做饭、带便当去单位。另外,需要查各类交通线路,其中上下班来回就有两个多小时在路上,冬天暴风雪时会时间更长些,遇上工作很忙,体力不支,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在此期间,对你的英语能力也是不小的挑战,除了纽约英语外,每天要接触各国口音、各种用法的英语。这算是一场“密集性高强度的生存训练”。<br/><br/>【链接】联合国实习申请心得 联合国招聘也讲“性别平衡”,技术部门“女性优先”<br/><br/>联合国总部的实习可以通过官网直接申请,和国内企业的网申类似,建立自己的账户和简历,随后申请职位。每年有春季、夏季、秋季三期实习生,一般在每期实习开始前的8个月左右开始接受申请。我申请的是2010秋季实习生,实习职位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应用相关。约在2010年春节后,我投递了当期申请。紧接着是漫长的等待,开学后一忙乎我几乎忘了此事。<br/><br/>直到那年夏天,我收到了实习部门发来的电话面试邮件,此后的效率让我印象深刻:当晚总部就有人跟我通了电话,询问我的专业积累和主攻方向,所有过程用的是英语,因此也可看作是语言考察。由于实习部门的工作和我的专业完全对口,几乎没有任何迟疑,总部当即与我确认了可以到岗的时间。一个月后,我便人在纽约(向学校申请延期毕业),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联合国实习。<br/><br/>事后我才知道,所谓“漫长的等待”实际是联合国实习的一个规则:只在当期实习开始前的1个月,跟中意的候选人联系。期间,竞争也是惨烈的。后来,我从别的实习生处得知,很多人为了能够来纽约实习做足功课,连续申请了多期的不在少数,有个实习生坚持申请了3年。反观我自己的经历,有“三生有幸”、“何德何能”的感慨——2010秋季的实习生筛选比例是1:3792。<br/><br/>联合国挑选实习生的依据我并不十分清楚,只是在实习时,从部门负责筛选简历的同事了解到一些“特殊偏好”,比如“女性优先”。联合国招募职员有“性别平衡”的优先考虑一说,当时我报的部门里只有两名女性职员,严重性别失衡——这算也是技术部的“通病”,由此,“女性优先”成了部门招聘的首要考虑。其次是专业越相近越好,制图、地理、地理信息系统都是考虑范围。如果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则会比较候选人的过往经历。和其他实习生熟悉后,我发现多语种(至少三种联合国官方语言),以及海外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共同点。<br/><br/>对于以后的申请者,我的建议是:<br/><br/>第一,如果有这份心,尽早申请。在此之前,夯实专业能力为主,其次,要提升语言、生活能力。可读些世界史,提升“常识”水平。<br/><br/>第二,做好经济准备。很遗憾,目前国内高校没有资助的机制,而在国外高校,对于能去联合国实习的学生,学校会给予足够在纽约维持基本生活的经费支持。<br/><br/>第三,尝试不同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总部相对较难申请,记得我当时去申请美国签证时,签证官提到,他当年读书时也申请过,可是石沉大海了……其实,申请学生可以不仅关注联合国总部实习,也可考虑联合国相关组织机构,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此外还有除纽约外的其他总部,比如日内瓦、维也纳等。<br/></p>
<p> </p>
<p> </p>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