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erect
路人甲
路人甲
  • 注册日期2003-10-16
  • 发帖数2827
  • QQ
  • 铜币14枚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银元0个
阅读:1560回复:0

中国遥感大事记1985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11-18 09:47
1985
应用航空遥感图像编制唐山地震震害图集
1985年1月,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负责编制的《1976年唐山地震震害图》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图集对震灾进行分类分级并标绘了分布区域和范围,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唐山地震震害的基本状况,对震害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1985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iton System,LREIS)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这是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筹备而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实验室以地球科学为基础,综合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最新成就,采用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研究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更新,特别是综合分析、评价和系统应用的理论与方法,组织典型实验,为解决资源清查、地区开发、区域规划、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预测和防治、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实验室建立了由国内著名GIS专家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西德与日本等国的著名GIS专家,以及中国科学家共24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筹委会。

遥感在规划、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与发展国际讨论会召开
由我国对外经贸部、国家科委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资金系统和联合国技术发展合作部联合发起,由国家遥感中心主办的“遥感在规划、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与发展国际讨论会”,于1985年4月15—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代表85人,其中来自2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外宾35人,提交论文约50篇。中国专家的论文汇编成论文集,由测绘出版社出版发行。会议论文的英文版,由亚太经社会汇编。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国家遥感中心下属几个部和有关单位,并在北京大学举办了有14家国内厂、所与12家外国厂商参展的遥感设备、仪器和材料展览会。

国家气象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援建项目的第二期工程协议
1985年5月,国家气象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签订了援建项目第二期工程协议,建立气象卫星数字资料处理系统。该系统设备于1986年上半年陆续到货、安装、调试、投入试运行。

湖南省遥感中心成立
1985年7月18日经湖南省政府以湘政办函[1985]236号文批准成立湖南省遥感中心。1987年10月15日被国家科委以国科办字[1987]198号文批准,接纳为“国家遥感中心长沙遥感部”。该中心执行和协调全省遥感任务,亦向全省提供遥感技术服务。 1988年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批准接纳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遥感信息应用研究所”。

《腾冲农业统计地图集》出版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地理研究所编制的《腾冲农业统计地图集》是1978年—1980年云南腾冲地区航空遥感综合试验研究的成果之一。

该图集1985年7月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图集包括腾冲县的21个公社的基本情况、土地和劳力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状况方面的60幅地图。

图集是应用计算机,通过地理数据统计制图软件系统自动编制而成,它是我国首次运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自动编制的统计地图集。

我国科学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协调小组成立
1985年8月22日,成立了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国家教委、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航天部等部委组成的我国科学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协调小组。

河南省遥感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
1985年8月,河南省遥感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挂靠河南省计经委。成员单位有河南省地矿厅、测绘局、地质局、气象局、环保局、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省科学院所属遥感机构。主要任务是协作开展河南省遥感综合调查项目。已组织完成1∶25万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

气象卫星云图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发
1985年8月,由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制作的气象卫星云图,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中播发。初期是黑白图像动画,后来改进为彩色图像动画。

中国水利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成立
1985年10月8~10日,中国水利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成立大会,专业委员会挂靠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

遥感和多数据拟合用于矿产勘查培训班举办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地矿部联合组织,委托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举办了“遥感和多数据拟合用于矿产勘查培训班”,从1985年10月10日开始,历时一个月,聘请中外学者联合授课,正式学员41名。

第七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85年10月21日,长征2号丙火箭成功发射第七颗返回式卫星,这是一颗用于国土资源普查目的的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卫星带回的遥感资料图像清晰,信息丰富,可用于大规模国土资源普查,被《中国科技报》评选为1985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正式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任务
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任务,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已将27颗外国卫星发射成功。

TJ一82图像计算机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TJ一82图像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大容量的图像存贮器、快速运算和实时显示能力的专用计算机,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历时5年于1984年底研制成功。经一年的试运行证明机器性能稳定可靠,并于1985年10月26日由电子工业部主持通过鉴定,性能达到国外80年代初同类机器的水平。随即由天津无线电五厂接产进行批量生产。这一国产化遥感图像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替代了进口同类产品,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六五”攻关表彰。

《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应用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应用技术》是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第一次大规模、多学科、综合性航空遥感技术应用。由中国科学院牵头,有林业部、地矿部、核工业部、铁道部、国家测绘局、国家海洋局、总参测绘学院、军委工程兵等十六个部委所属六十八个单位七百零六名科技人员参加。

八十年代初,我国遥感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应用技术》对促进我国机载遥感仪器和特种胶片的研制,开拓航空遥感应用领域起了奠基和示范作用,达到八十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为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应用遥感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项遥感应用技术,完成了71个专题,取得了121项成果。已汇编五册研究报告。

1985年10月,《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应用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空间应用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1985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发起在北京召开了“空间应用讨论会”,会议由航天工业部具体承办。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会见了与会代表。

三部委联合举办国土资源普查卫星资料应用技术研讨班
国家计委、航天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为推广应用国土资源普查卫星资料,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上半年,举办了六期国土资源普查卫星资料应用技术研讨班,每期50人,共300人参加了研讨。

甘肃省遥感中心成立
为联络、协调全省遥感技术力量,开展专业协作,组织和承担技术联合攻关,1985年12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甘肃省遥感中心。中心隶属省科委,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室内模拟遥感实验室建成
室内模拟遥感实验室是由国家教委资助,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建项目,1985年12月建成。本项目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室内模拟遥感实验室是在大型暗室内,模拟太阳光和入射角,照射自然状态地物样品或模拟目标,用6米直径的双向光度计,在半球空间测量地物的二向性光谱反射比系数,可进行条件控制、环境模拟、季相规律和模式实验等研究。该实验室由模拟太阳光辐射装置、双向光度计、载物台、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组成。实验室建成以后对外开放,1986年至2000年有很多国内外专家到实验室工作和访问。

高校联合遥感应用研究中心成立
1985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等11所高校联合成立了高校联合遥感应用研究中心。1991年该中心被批准加入了遥感地质协调组。该中心成立后在联合高校遥感力量开展遥感协作研究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国土普查卫星在北京津唐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成果
由国家计委国土局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铁道部、国家测绘局、国家地震局等所属的28个单位17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利用我国的国土普查卫星资料对京、津、唐地区开展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的应用研究。该项目从1985年开始历时三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京、津、唐地区的国土整治、规划管理以及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1989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正射投影仪获奖
为了探索航测自动化的测图途径与正射投影技术,国家测绘局于1976年下达“数控测图仪”的研究课题,并于1977年1月在石家庄召开了“数控测图仪”总体方案审定会。并对总体方案进行了改进,设计思想与基本原理类似wild厂的OR-1,采用近轴光、线元素纠正原理,但又与OR-1不同:数据输入用磁带,zoom系统用数字伺服闭环控制,其他的X、y、x、y、α5个系统用开环控制,仪器的整个运动受一台字长16位、内存48k字节、每秒运算速度50万次以上的TP86-A单板计算机控制。

正射投影仪的研制适应了我国的航测内业所需,使我国的航测仪器朝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正射投影仪研制成功后,销往全国20个省份的测绘单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水情机载遥感实时传输系统建成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与湖南省的科技合作计划,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于1985年建成了“水情机载遥感实时传输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航空遥感图像数据的快速获取功能,即遥感飞机在洪水灾情地区上空,扫描地面目标的同时,将获取的遥感图像数据实时地传输到地面,经过处理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为防汛救灾指挥决策,提供了新手段。利用这个系统1985年与湖南省遥感中心协作,进行了湖南省国土调查多平台遥感预试验,联合进行了机载遥感图像实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这是在我国首次将遥感图像实时传输技术用于水情监测中,为我国遥感应用研究开辟了新领域。该系统于1988年9月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常规天气雷达数字控制和处理系统
常规天气雷达数字控制和处理系统是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江苏省科委等单位共同支持的项目,由南京大学承担并完成的。本专题共有7个子专题,并先后通过国家气象局、江苏省科委、北京气象局、湖北省科委联合主持的多次鉴定,鉴定结论为:基本性能、指标和功能达到国际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该项目从1985年启动至1991年完成,共获部委二等奖3项,国家奖2项。

该系统采用距离积分方案,通过高速A/D加密距离采样和径和向采样,使系统既具有了高分辨能力,又提高了定量探测的精度。该成果的特点有:(1)使我们研制的天气雷达数字监测系统具有了高分辨、高精度、快扫描的重要优点,在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于国内的同类系统。(2)在国内首先采用同步一角度数字变换(SDC)技术,使雷达天线的控制精度比原有的提高。(3)具有先进、高速、实时或准实时的大型应用软件包。

项目投产以来新增产值累计约600万元,新增利润约150万元并获1990年国家教委丙类推广奖三等奖。本系统在国内外的现有用户已达35家。

遥感技术用于考古调查
在“七五”期间,安徽省地质遥感中心利用航空相片和卫星图像资料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的“寿春城遗址遥感调查”中,在全隐伏的田野地区成功的找到了二千多年前的古寿春城遗址,并在安徽南陵县一带发现、找到了春秋时期的古城遗址和炼铜遗址及古墓葬群等,受到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遥感考古的基础上列入国家发掘计划,同时通过遥感发现的安徽省南陵塘西古城遗址1998年被省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喜欢0 评分0
[face=隶书]
强极则辱 情深不寿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fa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客

返回顶部